新发展阶段全面绿色转型的六个维度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1-07-03 14:08来源:人民论坛 【摘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指明方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环境保护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动能转换为引领,以低碳循环为关键,以生态碳汇为重点,以节能减排为根本,形成绿色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产业结构、空间格局,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关键词】新发展阶段 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格局 全面绿色转型 绿色发展 以环境保护为基础,厚植绿色发展优势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由于有的地方无序开发、过度开发,优质耕地和生态空间占用过多,出现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物种减少等生态系统问题,区域性、结构性环境风险加大,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承载能力下降。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捍卫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严格守住生态底线,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空间的占用,切实推动“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落地实施、走向深入。强化底线思维,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去换取眼前利益,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切实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深入推进“净空、净水、净土”行动,严格控制废气排放,加强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加快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污染,有效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切实增进人民群众生态福祉。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推进生态保护建设,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保护好山脉、森林、水系、湿地等生态资源,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加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工业废弃物处理、环境监控监测等设施建设,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厚植绿色发展的基础和优势。 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提升绿色发展质量 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多样性等特点,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需要以科学技术为支撑,精准施策、对症施治,提升治理效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要加大重大项目科技攻关,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开展对策性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全面绿色转型还面临很多短板,无论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还是保护生态环境,无论是发展低碳节能产业,还是新旧动能转换,都需要科技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和引领。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性研究,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要求,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需求和关键领域,瞄准世界前沿技术,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打造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率的绿色发展支撑体系。实施绿色低碳技术攻关,聚焦节能、减排、降耗、治污、环保等关键领域,开展知识创新、技术选择、产品开发、运营模式等领域协同创新,构建一批精准突破、系统集成、全面覆盖的绿色发展核心技术,运用核心关键技术推进绿色变革。大力研发应用绿色、节能、低碳、循环、环保、生态等领域技术,让绿色发展具有坚实的技术支撑,不断增强绿色发展的驱动力。科技赋能绿色农业,在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生态旅游业、开发生态农产品、加强食品安全、开发健康产业等方面,加大绿色农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绿色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以动能转换为引领,提高绿色发展效益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粗放式特点,“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特征较为明显,对能源和资源依赖程度较高,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压力。如今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不能重复单纯消耗资源的低水平发展,而是要加强新旧动能转换,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加强新旧动能转换,改变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全面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实施传统行业技术设备更新升级和绿色化改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新理念、新方式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业态,构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彻底摒弃以投资和要素投入为主导的老路,破除无效供给、重复供给、劣质供给,推动产业体系向高端智能发展,产业链向后端延伸,提高产业供给体系对需求体系的创造力、匹配度和贡献率。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向绿色生态要市场、要效益、要品牌,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大力发展有技术含量、就业容量、环境质量的绿色产业,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努力走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以低碳循环为关键,激发绿色发展动力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现碳达峰,是在碳中和目标愿景下的阶段性目标。碳排放达峰时间越早,峰值排放量越低,越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核心是减少碳排放,关键是构建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毫不动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近年来,我国清洁能源消耗量占能源消耗总量比例不断攀升,但能源结构总体没有改变,各地各行业环保和低碳发展工作基础不平衡,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减少碳排放量的任务仍然繁重。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突出加强工业、燃煤、机动车“三大污染源”治理。工业领域加快实施钢铁、石化、化工、有色、皮革等行业绿色化改造。交通领域把生态环保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全过程,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发展水平,大力推广绿色低碳运输工具,形成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方式。建筑领域推广绿色建筑、清洁能源等行业节能环保标准和实践,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绿色化、低碳化建设水平。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和能源安全新战略,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能源总量,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推进能源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节能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加大资源回收再利用力度,鼓励地方建立再生资源区域交易中心,提升资源产出率和回收利用率。 以生态碳汇为重点,筑牢绿色发展屏障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长期目标,既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也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要实现碳达峰,既要通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减少碳源的排放量,又要加强生态建设,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通过生态碳汇吸收抵消碳排放。“十四五”规划指出,要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不断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的固碳作用。深入实施林业管理和生态管控,提升森林规范管理水平,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采伐,减少因退化、火灾、病虫害导致的林地流失,大力推进碳汇林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观念,遵循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以生态本底和自然禀赋为基础,科学配置保护和修复、自然和人工、生物和工程等措施,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实行整体保护、宏观管控、综合治理,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安全的保障能力,增强生态碳汇功能,切实筑牢绿色发展屏障。 以节能减排为根本,凝聚绿色发展共识 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与每个人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既包括思想观念的转变、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方式的革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又倡导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只有把低碳生活、节约能源资源内化为每位公民的自觉行动,绿色转型才能取得实效,生态文明建设才会真正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生活方式涉及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需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大力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倡导绿色出行,引导人们强化集约意识,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形成节约集约的行动自觉,推动形成内需扩大和生态环境改善的良性循环。全面开启绿色生活,提倡绿色饮食、鼓励绿色居住、普及绿色出行、发展绿色旅游,构建全社会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新格局。倡导节约意识、环保观念、可持续发展理念,实施节能、减排、降耗,坚决反对浪费,全面践行生活垃圾分类与减量,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提高绿色消费能力,加大绿色产品供给,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绿色理念,推进绿色生产系统和绿色生活系统循环链接,以消费模式的转变倒逼生产方式的绿色变革。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以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提升品质为主攻方向,引导公众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凝聚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观念认同、价值共识和磅礴力量。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基点和根本遵循。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立足新发展阶段、以新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是经济发展方式、社会生活方式等的整体性变革和系统性创新,是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的有效举措。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作者为江西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求是》,2019年第3期。 ②《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人民日报》,2021年3月16日。 ③叶冬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经济日报》,2020年12月1日。 【中国夜游网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站所有,如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中国夜游网"并附带本文链接,需确保文章的完整性,侵权必究;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内容,不代表"中国夜游网"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属原媒体及作者,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 随着居民出行需求的提升和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城市照明已不仅是户外亮化的手段,更是丰富夜间生活、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作为深耕专显领域数十年的行业先驱,SHARP/NEC以其先进的技术产品和创新应用,受邀参与多场照明行业盛会,与全国各地的行业专家及优秀代表共同探索智慧照明的新脉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光影力量。 第十三届照明设计师交流年会暨光工展 追光而行,心向未来。11月... 城市为卷,光影为笔,绘就智慧照明文旅新图景。以“新质驱动下,城市更新与智慧照明文旅的融合发展”为主题的“一城一席谈”系列活动走进北京,夏普恩益禧视频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HARP/NEC)与工程机北区总经销商北京佳视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佳视得)应邀参与,共同探索在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下,城市更新的无限可能。活动期间, SHARP/NEC携手北京佳视得、阿拉丁照明深入市场调研,走... 古运河畔,灯火闪耀。9月12日晚,第六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在苏州相门盛大启幕。作为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标志性文旅项目,第六届运博会以“融合•创新•共享”为主题,向全世界推介山明水秀的古韵姑苏,展示流淌千年的文化长河。全球显示行业领军者SHARP/NEC为本次运博会开幕式提供影像设备支持。十数台女王系列40000流明4K旗舰双色激光工程投影机,以横跨近百米的相门城墙为舞台,恢弘演... 一砖一瓦,承载着徽商故里市声若潮的辉煌印迹;一梁一枋,凝结着四海通商烟火万家的徽韵风华。作为徽商文化发展、兴盛地之一,安徽芜湖古城携手显示行业先行者SHARP/NEC,打造国内首个文旅古城高亮轨道镜户外投影秀,演绎长江巨埠的繁盛过往与“芜限”未来,成为展示徽州文化和魅力的新窗口。抚今追昔,长虹门是芜湖古城最繁华的城门,南北商船、商贾进入芜湖古城的重要枢纽,似长虹横卧,蔚为壮观。新英雄系列双... 4月25-26日,“北京照明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2024北京照明科技论坛暨第五届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展示”在北京隆重召开。夏普恩益禧视频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HARP/NEC)应邀参会并倾情支持,与行业专家学者、设计师及企业代表汇聚一堂,聚焦照明领域前沿技术与成果,交流行业发展新态势、新机遇。时值北京照明学会成立四十五周年,SHARP/NEC旗下SHARP MultiSync全球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