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文旅经营业态营造沉浸感,打造完全沉浸式演艺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2-07-07 14:10

随着人们对旅游体验中互动性和参与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沉浸式旅游演艺以其特有的互动体验、专属情境、艺术情调,日益受到游客的喜爱,成为旅游目的地引客的新方式。面对市场需求,沉浸式旅游演艺目前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如何激发创新活力?如何为文旅产业的未来赋能?


沉浸式演艺带动文旅经济发展


从《宋城千古情》《印象刘三姐》《延安印象》到《梦境光雾山》《夜上黄鹤楼》《今夕共西溪》,沉浸式旅游演艺项目从形式到内容不断升级优化、推陈出新,在促进文旅消费、壮大文旅市场规模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城市的影响力。



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开发沉浸式旅游演艺”“创新文化消费场景”。业内人士普遍看好沉浸式旅游演艺,认为其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是文旅产业新风口。


如何将沉浸式旅游演艺与地方文化、商业业态结合是创作者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在沉浸式旅游演艺策划专家白文看来,与歌剧、舞剧、话剧、音乐剧等舞台艺术相比,打造一台叫好又叫座的沉浸式旅游演艺难度更大,“没有剧本,所以要先做好调研工作。要深入调查目标游客群体的特征,分析研究地方民俗、饮食等特色文化,整合景区核心价值元素,做足功课,从而有针对性地打造满足消费需求的旅游演艺作品。”



差异化和市场化决定演出品质


为景区的“软性”部分,内容是旅游演艺最为核心的要素。目前,沉浸式旅游演艺作品口碑褒贬不一,一些景区的沉浸式旅游演艺华而不实,内涵不足,“沉浸式”一度沦为景区吸引游客的噱头。


“感觉有点太突出科技手段,形式大于内容。新鲜感一消失,就有点审美疲劳了。”“剧情设计充满说教味,关于文化的表现手段和形式让我很难产生亲近感。”一对“90后”情侣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有一些旅游演艺项目,与旅游缺乏关联度,生搬硬套地方文化灌输给游客,变成脱离旅游市场的文化教科书,既没有获得好口碑,也没有为游客带来良好的旅游体验。”白文认为,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文化属性和文化资源,打造沉浸式旅游演艺一定要差异化和因地制宜,不要试图在文化方面求大求全。


要提炼出游客喜闻乐见、与旅游市场有密切关系的文化要素,要分析研究哪些文化内容适合应用到剧目表演中,哪些适合应用到文创产品中,哪些适合应用到文化产品营销过程中,还要找到有别于其他文化和旅游产品的差异。



“要提炼核心,要让游客看得懂、有共鸣。就和炒菜选食材一样,不是把菜市场所有的食材都买回家,也不是把所有的调料都倒进锅里,要清楚哪些食材、调料是用得着、客人也喜欢吃的。”白文说。


沉浸式演艺与景区相结合


从中国第一代主题公园景区到如今百花齐放的沉浸式文旅演艺形态,“沉浸式体验”的火爆,实则是整个社会对体验经济需求的提高,是旅游目的地在文化型主题产品设计中需要不断创新与突破。


无论是实景演艺,还是实景戏剧;无论是科技夜游,还是主题商业,所谓“沉浸式”只是一种设计语言,能让游客专注在当前的情境下感到愉悦和满足,而忘记真实世界的情境,对于沉浸式产品而言,就是成功的。



沉浸式旅游演艺为传统景区进行模式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未来,景区一定是个大舞台,无论游客、观众,还是演员、工作人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将‘行进式游’和‘沉浸式演’融为一体,每个人都是故事里的主角,都可以参与体验互动,实现角色转换,共同营造出一种沉浸体验。”白文说,“让游客在故事中探索,在剧情中互动,实现转换空间、移步换景,让景区处处有故事、处处皆剧场、人人可艺术,最终达到景区舞台化的效果。”



串联旅游经营业态打造完全沉浸


如今的年轻人,更愿意接受影像化、趣味化和体验式的文化表达与传播形式。文化传播也需要有趣、好看、好玩、碎片、圈子化和社交化。


白文谈到,创新沉浸式旅游演艺有三个思路。一是人文特点与时代趋势的匹配,比如和谐与美好、发展与奋斗、提升与创新。二是新形式与旧内涵之间的融合,历经岁月洗礼、时代变迁,最终保留下来的文化才是精华,要把这些文化穿上当代人喜欢的外衣,走进生活,让精神与价值观得以传承与前行。三是故事的延续与续写,在创作上不仅要挖掘历史、延续远古的故事、述说祖辈的故事,还要讲述我们所经历的故事。



景区的夜游演艺应通过各种舞美形式营造沉浸感,最完整的沉浸是由场景沉浸、故事沉浸、角色沉浸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角色沉浸。角色沉浸能够真正让游客实现角色化、人物化,让每个观众都能成为故事里的角色,沉浸其中、感知人物、触摸剧情,同时实现多次交互体验。



因此,景区的夜游演艺一定要考虑空间场景、演艺舞美的融合问题。要在演出剧目的创作中,充分利用原有的建筑场景特色,通过舞美、灯光等特效手段的渲染,将整个场景彻底舞美化。这样既不影响白天的场景营造,还能在夜晚的演出中形成巨大的演艺舞美视觉差异。



沉浸式旅游演艺要串联起全景区的生活场景,包括餐饮、客栈、店铺、文创等各种旅游经营业态,让这些业态都能成为演艺情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实现情景体验式商业的目标,为文旅产业的发展赋能。“要以演艺为手段,让各类人物角色相互融合,让景区处处沉浸、人人沉浸,从而延长游客在旅游地的逗留时间,产生住宿、餐饮、交通等多方面的聚合效应,带动城市、文化、景区乃至整个文旅产业的经济收入和快速发展。”白文说。


要从“门票经济”转到“场景消费运营”。从以往单一的一台演出或一个演艺产品为核心,来带动周边及上、下游产业发展,将“沉浸式”演艺打造成为文旅综合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的利用“沉浸式”演艺这个流量IP,将整个演艺空间转化为展示空间、教育空间、社交空间、艺术空间和节庆空间等。

【中国夜游网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站所有,如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中国夜游网"并附带本文链接,需确保文章的完整性,侵权必究;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内容,不代表"中国夜游网"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属原媒体及作者,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

相关推荐
无人机表演、灯光表演等科技驱动,户外音乐会、音乐剧等沉浸式文娱,民俗、美食等夜市消费,新玩法和新场景呈现出夜游地为民众带来的暑期休闲新体验。“夜国潮”让暑期文旅消费“热起来” 亮马河夜景 受访者供图品夜市美食、购特色商品、赏民俗表演……点亮“夜经济”,激活“夜消费”,全国多地聚焦消费新热点、新趋势,通过一系列硬核举措,进一步推动夜间文旅消费能级迭代升级,使夜间经济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新亮点、新...
近年来,沉浸式夜游成为旅游业重要的分支方向。各形各色的文旅夜游项目层出不穷,利用灯光为游客创造独特的旅游体验。小编整理了近期有代表性的夜游项目,为业界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同时为大家呈现缤纷多彩的夜游之旅。
暑期气温不断升高,各地创新业态,纷纷推出夜场活动,避暑游升级,拉长文旅产业链条。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经有200多个城市推出了夜游线路、夜间演艺、夜间展演等夜间文旅振兴计划,专家建议在夜间文旅消费需求的带动下,夜经济发展应该尽量和当地民情风俗充分结合,深入挖掘文化特色,整合非遗、餐饮、休闲文娱等全方位配套资源,打造沉浸式、交互式、可持续的夜经济品牌。打造全新夜游线路受连续高温...
  7月21日,以“聚力数字变革创新共享美好智慧生活”为主题的山东“2022年数字强省宣传月”正式启动。作为系列重点活动之一,“无人机+灯光”双秀当晚首次亮相济南夜空,上演了一场“云端”科技大秀。  7月21日晚8:30,夜幕初笼泉城。奥体中心西柳上空及奥体片区经十路沿线,近千架无人机与灯光秀联动带来的“聚力数字变革创新 共享美好智慧生活”为主题的光影大秀如约而至,这也是济南市迄今为止最大规...
近日,每当夜幕降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金沙滩景区都会上演一场美轮美奂的“灯光秀”,伴随着温柔的海浪声,五彩缤纷的星球灯光在沙滩上,吸引游客流连忘返。
标签模块(3)(1)(2)(1)(1)

标签模块(3)(1)(2)(1)(1)

副标题

特别关注
热点资讯
热门产品
精选专题
光影演艺
沉浸式夜游
元宇宙文旅
3D光影秀
数字体验馆
光影装置
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2021中国夜间经济报告
遇上元宇宙,文旅更好玩
沉浸式夜游是城市夜间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通过光影艺术,开启“身临其境”夜游之旅
艺术与科技共振,开启多维度、多感官沉浸式体验
标签模块(3)(1)(1)(1)(2)(1)(1)

标签模块(3)(1)(1)(1)(2)(1)(1)

副标题

解道
观点
视点(2)(1)(1)(1)

视点(2)(1)(1)(1)

副标题

案例赏析
品牌企业
视点(2)(1)(1)

视点(2)(1)(1)

副标题

精彩推荐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