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门印发《行动计划》:2026年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超3500亿元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2-11-10 13:54来源:澎湃新闻 到2026年,三维化、虚实融合沉浸影音关键技术重点突破,新一代适人化虚拟现实终端产品不断丰富,产业生态进一步完善,虚拟现实在经济社会重要行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 到2026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超过3500亿元,虚拟现实终端销量超过2500万台,培育100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骨干企业,打造10个具有区域影响力、引领虚拟现实生态发展的集聚区,建成10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11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印发《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提出了到2026年的发展目标:到2026年,三维化、虚实融合沉浸影音关键技术重点突破,新一代适人化虚拟现实终端产品不断丰富,产业生态进一步完善,虚拟现实在经济社会重要行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打造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共同繁荣的产业发展格局。其中,产业生态要持续完善,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含相关硬件、软件、应用等)超过3500亿元,虚拟现实终端销量超过2500万台,培育100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骨干企业,打造10个具有区域影响力、引领虚拟现实生态发展的集聚区,建成10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发布的《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解读,编制这一《行动计划》的背景是: 虚拟现实(含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前沿方向,是数字经济的重大前瞻领域,将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经过多年发展,虚拟现实产业初步构建了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生态体系,正迈入以产品升级和融合应用为主线的战略窗口期。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虚拟现实产业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列入数字经济重点产业,提出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 面对新形势、新使命,为贯彻落实我国“十四五”规划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联合制定发布《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提出五大重点任务: 任务一:推进关键技术融合创新。提升“虚拟现实+”内生能力与赋能能力,加快近眼显示、渲染处理、感知交互、网络传输、内容生产、压缩编码、安全可信等关键细分领域技术突破,强化与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任务二:提升全产业链条供给能力。面向大众消费与行业领域的需求定位,全面提升虚拟现实关键器件、终端外设、业务运营平台、内容生产工具、专用信息基础设施的产业化供给能力。提升终端产品的舒适度、易用性与安全性。 任务三:加速多行业多场景应用落地。面向规模化与特色化的融合应用发展目标,在工业生产、文化旅游、融合媒体、教育培训、体育健康、商贸创意、演艺娱乐、安全应急、残障辅助、智慧城市等领域,深化虚拟现实与行业有机融合。 任务四:加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面向行业共性需求,依托行业优势资源,重点建设共性应用技术支撑平台、沉浸式内容集成开发平台、融合应用孵化培育平台,持续优化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支撑环境。 任务五:构建融合应用标准体系。加强标准顶层设计,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虚拟现实综合标准体系。加快健康舒适度、内容制作流程等重点标准的制定推广,推动虚拟现实应用标准研究。 《行动计划》提出三大专项工程。一是关键技术融合创新工程。提出近眼显示技术、渲染处理技术、感知交互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内容生产技术、压缩编码技术、安全可信技术的具体发展方向。二是全产业链条供给提升工程。提出关键器件、终端外设、业务运营平台、内容生产工具、专用信息基础设施的具体发展方向。三是多场景应用融合推广工程。选择规模化、成熟度潜力较高的行业领域(包括VR/AR工业赋能、VR/AR沉浸式旅游体验、VR/AR大众健身、VR/AR线上演播、VR/AR智慧商圈)优先布局。 为推进各项目标和重点任务的顺利实施,《行动计划》提出了七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统筹联动。按年度制定部门工作落实计划,逐年推动各项重点任务按期执行。强化部省联动,指导有产业基础的地方出台产业规划及配套政策。 二是优化发展环境。指导产业各方加强协同配合,组建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产业资金有效供给。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加强个人及公共信息资源保护。 三是深化技术研发。鼓励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标准组织、产业联盟等组建多元创新载体。支持研发成果通过关键产品、行业应用的迭代加速成熟。 四是开展应用试点。围绕重点应用领域组织开展应用试点,举办虚拟现实融合应用案例征集活动。鼓励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参与建设内容开发中心和应用体验展示中心。 五是打造产业集群。开展虚拟现实融合应用领航城市及园区建设,培育骨干企业。结合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支持产业集聚发展。建设虚拟现实制造业创新中心。 六是强化人才支撑。支持高等院校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鼓励产学研合作,培育复合型人才。优化企业家成长环境,造就高水平领军人才队伍。 七是推动交流合作。充分发挥联盟、协会等行业组织作用,促进优秀应用案例“进园区”“进企业”。拓展虚拟现实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渠道,加快国际市场开拓步伐。 附:《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全文) ![]() ![]() ![]() ![]() ![]() ![]() ![]() ![]() ![]() ![]() ![]() ![]() 【中国夜游网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站所有,如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中国夜游网"并附带本文链接,需确保文章的完整性,侵权必究;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内容,不代表"中国夜游网"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属原媒体及作者,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 无人机表演、灯光表演等科技驱动,户外音乐会、音乐剧等沉浸式文娱,民俗、美食等夜市消费,新玩法和新场景呈现出夜游地为民众带来的暑期休闲新体验。“夜国潮”让暑期文旅消费“热起来” 亮马河夜景 受访者供图品夜市美食、购特色商品、赏民俗表演……点亮“夜经济”,激活“夜消费”,全国多地聚焦消费新热点、新趋势,通过一系列硬核举措,进一步推动夜间文旅消费能级迭代升级,使夜间经济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新亮点、新... 近年来,沉浸式夜游成为旅游业重要的分支方向。各形各色的文旅夜游项目层出不穷,利用灯光为游客创造独特的旅游体验。小编整理了近期有代表性的夜游项目,为业界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同时为大家呈现缤纷多彩的夜游之旅。 暑期气温不断升高,各地创新业态,纷纷推出夜场活动,避暑游升级,拉长文旅产业链条。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经有200多个城市推出了夜游线路、夜间演艺、夜间展演等夜间文旅振兴计划,专家建议在夜间文旅消费需求的带动下,夜经济发展应该尽量和当地民情风俗充分结合,深入挖掘文化特色,整合非遗、餐饮、休闲文娱等全方位配套资源,打造沉浸式、交互式、可持续的夜经济品牌。打造全新夜游线路受连续高温... 7月21日,以“聚力数字变革创新共享美好智慧生活”为主题的山东“2022年数字强省宣传月”正式启动。作为系列重点活动之一,“无人机+灯光”双秀当晚首次亮相济南夜空,上演了一场“云端”科技大秀。 7月21日晚8:30,夜幕初笼泉城。奥体中心西柳上空及奥体片区经十路沿线,近千架无人机与灯光秀联动带来的“聚力数字变革创新 共享美好智慧生活”为主题的光影大秀如约而至,这也是济南市迄今为止最大规... 近日,每当夜幕降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金沙滩景区都会上演一场美轮美奂的“灯光秀”,伴随着温柔的海浪声,五彩缤纷的星球灯光在沙滩上,吸引游客流连忘返。 |
|